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是以“道”作为其信仰和追求的目标。
道教崇尚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但是也有相应的戒律来约束他们的修行和生活。其中就有“三不问四不吃”的禁忌。那为何有这种说法?
首先咱们来说说四不吃,什么是四不吃?传说道教祖天师张道陵在蜀地鹤鸣山修行时,曾告诫弟子有四种动物不可以食用。
即:牛、狗、大雁和乌鱼。
中国传统文化里,牛一直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善的象征。另外相传老子当年西出函谷关,坐骑正是青牛,在青牛的陪伴下,铸就了经典《道德经》,因此道教中人将牛看作是神圣之物。
再来便是不食狗,至狗被人驯服后,狗就担任起了看家护院的责任。民间有一句话:“狗不嫌家贫”,狗忠诚护家,不会因为家庭的贫穷而离开主人,是忠诚的象征!
不食鸿雁,因其贞。大雁虽然是一种群居鸟类,但它们对于爱情和婚姻是无比忠诚的。成年后的鸿雁如果找到了伴侣,这对伴侣就会一辈子厮守,如果有一只死去,另一只到死也不会重新再找别的伴侣,甚至会跟着殉情。鸿雁对爱情如此忠贞和执着,也让道家修行者感动。因此道教修行者绝不食鸿雁!且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对于大雁也是评价甚高的;,诸如临空斩翼、雁足传书等等……传统的婚姻里,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请期 亲迎 纳征)前五种都源自大雁相关的文化。
最后便是不食乌鱼,因其孝。在道家眼里乌云被称作“孝鱼”,乌鱼在产卵时期视线模糊没有办法外出觅食,乌鱼崽在这时会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充当母鱼的食物,让母鱼得以存活下去。在道家看来这是孝!要知道道家也推崇百善孝为先,甚至将孝义也当成一种修行。晋朝葛洪就告诫弟子要想修道成仙,首先就要有忠孝之心,如果这些德行不够,即使一门心思修道炼丹,也不能登堂入室。
可以看出道教的“四不吃”其实也是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善、忠、孝、贞的推崇。
再来就是道教的三不问:
一、不问年龄(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修道之人的终极追求就是长生久世,羽化成仙。且道人悟道修真,德行修为,道行高低本身就与俗龄的大小无关,顾因此道不言寿)
二、不问世间俗事(修行之人觉得世间的功名利禄,是修行之路的阻碍,也是各种烦恼产生的根源)
三、不问籍贯(常言道:“身在红尘外,心居水云间”道教追求道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对于修行者来说:“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因此,如果在见到一位道长时,询问他的老家在哪里,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以上便是道教的三不问四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