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 白日飞升、得道成仙,可以说是古今道家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和终极目标。 飞升之事的记载和传说也广泛见于古代文献,仅《续仙传》上卷就记载了“飞升”仙人十六位。 读到这里,有道友会想,白日飞升?他们都飞去天上哪个地方?又会在哪里? 神话故事中,天是诸多神仙的居所,而众生得道后,也往往有升往天界的现象,然而天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天究竟是单一的还是多种的?如果是多种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修行者应当如何对待呢? 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也有这些疑问,他曾问道中岳潘师正祖师。潘师正祖师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记录于《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之中。潘师正祖师认为,按照诸多灵宝经典以及有关三界的图箓来看,大道涵盖了三清、三界的范围。 此处三清指的是: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但我个人无意中得知过重界,这个界究竟是什么对于经历的本人也不太清楚,如果有幸看到这篇文章的道友,知道重界究竟代表的什么,可以在帖子下面留言,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先讲讲我们都熟知的三十六重天。 在三界中,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而在三界之上、三清之下有四人天,以上加起来有三十二天。从四人天以下,在三界之中的二十八天,都不能免于罡风、毒火、五雷这三灾的劫难,而自无色界以上,三灾就不会到达,劫难也不会产生。 在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即是玉清境对应清微天、上清境对应禹余天、太清境对应大赤天。 三界加四人天共三十二天,再加上三清天的三天就有三十五天了。这三清三界,每一层天都有自己的帝皇来统领,在这些天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品级的真仙,这些真仙又有极多统领的僚属,三清之上又有大罗天弥覆,因此将三界、三清天、大罗天等共称三十六天。 在大罗天中有一座山名为玉京山,山上有一城名为七宝城,城墙周长二十四万里,高二万四千里。城中有七宝玄台,有九万层,高出城墙三百六十里,七宝台上又生七宝之树,八株七宝树高七百二十里,七宝树的枝叶伸张,从城上覆盖到八方无极之外。这八株树以金银为根,以珠玉为枝,以珊瑚夜光为叶,以玛瑙、瑠璃、琥珀为果实,整棵树金银珠玉交错。一时微风吹动树枝,叶子随着风的吹动时而聚集在一起发出玄妙动人的声音和玄焕曜目的光芒,城中的宫殿楼观,其数量之多、规模之恢弘难以形容。这座玉京山还流出五色泉水,又放出九色光明,彻照在大罗天等众天之上,而虚皇大道元始天尊都即在此地修行。 每至三元八节等斋日,大罗天下的三十五天中的帝王、大圣、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也都来朝宗座于玉京山的元始天尊。众圣皆烧香朝礼,飞行步虚,歌玄都之绝丽,叹宫阙之奇名。天尊诞生之时,以道为身,不受因缘作用,不待外物而有。 故《无量经》曰:“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应化济物,显号无穷,摄迹归真,则湛而为一。以其诸天敬奉,号曰天尊。为万有之根,故称元始。”大罗天之下的三十五天中的帝王、大圣、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都各自于此朝拜修行,甚至做洒扫、烧香、散花等事。狮子、辟邪、神龙、朱凤等八千万种灵兽仙禽都在城中飞翔侍卫。 知道了三十六天,那么修行者就应当逐次修炼进步:最初作为一个凡人初学,应当传度授箓、受持法戒,行无缺犯,功德圆满,如此就能名系仙箓,才有资格进入五岳灵山洞宫之中继续修行。 在洞宫中,无有懈怠、进学不辍,就可逐层位登欲界诸天。在欲界天中,戮力修行、不断精进,就可逐层位登色界诸天,如此不断、时刻努力、增进修为就可再逐步直位登无色界诸天、四种人天、无上三天。甚至到达无上三天,即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也并非是求道修行的终点。 修行者应当不断突破,不以以往成就为碍障,坚定道心,追求大道,最终可位登最上大罗之天。从潘师正祖师的揭示可以看出,在三界的众生,其寿命都是有限的,只是寿数有长有短罢了。等到灾劫来临,所有众生都不能幸免。而从四种人天以上,就是至道极果,修成不坏仙体,与道同真,常湛极乐。因此修行之士不能止步于三界之中。 尤其是我等在欲界的凡夫,必须进修无上大道,跳出三界牢笼,躲避劫数,抵达三灾所不能及,劫数所无可期的仙境。 正史野史都记载过的白日飞升女道士——世号为“东极真人”的谢自然。 谢自然,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唐书》有载:“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共睹”。 史书记载,谢自然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谢寰,孝廉,曾任秘书省校事从事,母亲胥氏,本邑中豪门望族。自幼谢自然便性格聪明,不同凡响,从小茹素,从不吃荤腥带血的食物。 7岁时她就开始研习《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家经典,由于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顶有道祖太上老君圣像,谢自然便经常上山拜礼,后来索性搬居山顶,到14岁时,谢自然开始绝食辟谷颗粒不进,以王母、麻姑、南岳魏夫人等诸女神为修行榜样。断绝饮食后的谢自然,不但引起地方官员的怀疑,甚至连父亲谢寰都视为怪异,但是她的显示出的能力尤为灵奇,使人不得不信服。 史载,当地刺史韩佾为了验证谢自然断绝饮食的真假,把谢自然关在一个密封的房子里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几个月后,才打开房门,却见谢自然肤色依然红润健康,声气朗然舒畅。自此,刺史拜服,还让自己的女儿拜谢自然为师。后来,谢自然二十七岁那年,搬入金泉道场居住,不久,就在金泉观白日飞升,当地民众数千人共同瞻看,见证了这一神异之事。这一旷古奇事,震惊朝野,并波及后世。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对谢自然飞升下诏褒美,当地官员又将诏敕刻石立碑。 据康熙年间《顺庆府志》载,在谢自然飞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通有关飞升的唐代石碑。其一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韦肃撰写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书》;其三为是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 如今虽然三碑俱毁,但却有两通碑文尚存于地方志中。从皇帝下诏到地方官撰碑,可见谢自然飞升在当时影响之大,甚至连与谢自然同时代一贯排斥神异的大文学家韩愈,也为此写下了长篇《谢自然诗》,详细叙述这件惊世之事。 纵观史料,关于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记载,文献资料广泛,这些文献既有官修史书,又有野史笔记;既有地方图志,又有道家典籍,真实可信度极高。